- 左照光;陈竹清;敖琴;刘军安;
目的 通过珠海市居民公共卫生应急素养调查,探讨居民在公共卫生应急素养方面的现状及相关原因。方法 2022年4月-2023年3月对珠海市辖区内2 013名16~99岁的居民进行公共卫生应急素养现况调查,采用线下整群随机抽样、线上方便抽样方法选择样本,运用χ~2检验、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珠海市居民公共卫生应急素养水平为57.53%,其中态度应急素养水平(69.35%)高于行为应急素养水平(60.67%),也高于知识应急素养水平(34.08%)。居民整体卫生应急素养情况:男性低于女性(OR=0.74);26~<46岁年龄段高于<26岁群体(OR=2.36);学生(OR=2.42)、医务人员(OR=2.17)、离退休居民(OR=1.86)高于公务员群体;每天都锻炼人群高于几乎不锻炼人群(OR=2.53)(P<0.05)。结论 珠海市居民在低应急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出现高态度、高行为应急素养,卫生应急素养水平因人群社会属性不同存在分布差异,权威智能媒体在疫情信息传播方面更显优势。提示应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群体的社会属性,创新后疫情时代舆情管理模式,以长效持续提升卫生应急素养。
2025年02期 v.42 163-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乃吉米耶·阿卜杜热西提;买尔哈巴·阿不力孜;姜婷;
目的 调查山西省岢岚县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并探讨老年人心理健康与负性生活事件的相关性,为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 采用老年人心理健康问卷和老年人生活事件量表,对岢岚县1 00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结果 岢岚县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为(149.05±9.19)分,其自我认识和情绪控制、快乐感维度得分相对偏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人口学变量后,本人有严重伤病、与老伴不和、老伴去世、子女去世、父母去世、与子女不和、遭遇重大财产损失及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等负性生活事件均正向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β分别为0.133、0.100、0.111、0.073、0.199、0.133、0.154、0.122,P<0.05)。结论 为改善老年人群心理健康,应加强对农村地区、低收入老年人、空巢或独居老人的关怀;提倡家庭成员关心关爱老年人心理、身体和行为变化;相关政策制定应着重考虑遭遇负性生活事件的老年人所在家庭。
2025年02期 v.42 168-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俱瑞娜;杨媛;高琰;陈萍;杨肖;王莎莎;李雅;梁会敏;黄欢;蒋婉;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社会疏离与病耻感、应对方式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3年1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532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疏离测评量表、社会影响量表(SIS)、医学应对方式(MCMQ)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分析评估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社会疏离与病耻感、应对方式的关联性。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社会疏离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社会疏离总分为(50.58±5.39)分,病耻感总分为(60.63±5.87)分,面对应对评分为(17.52±3.54)分,回避应对评分为(18.41±2.72)分,屈服应对评分为(10.58±2.83)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社会疏离总分与病耻感总分及其各维度和MCMQ中回避、屈服呈显著正相关,与面对应对呈显著负相关;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耻感、面对应对方式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社会疏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存在社会疏离且水平较高,与病耻感、应对方式有显著相关性,应重视患者病耻感的干预和鼓励患者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改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社会疏离状况。
2025年02期 v.42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姚阳阳;刘翠;夏源;仇艳宇;唐蕾;吴金声;过薇;周玲玲;
目的 探讨减重代谢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和生命质量现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4年3月在江苏省两所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减重代谢手术的5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10,K10)、简明生命质量量表(The 36-Item Short-Form Quality of Life Scale, SF-36),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减重代谢手术患者心理状况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505例患者K10心理状况平均得分为(22.87±5.61)分,SF-36生命质量总体健康状况平均得分为(75.95±5.86)分。减重代谢患者生命质量得分在性别、心理状况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理状况是减重代谢手术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减重代谢手术患者心理多处于较差状态,生命质量并不高,患者心理状况及生命质量存在明显相关性,需关注患者心理状况和生命质量。
2025年02期 v.42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张生琴;辛瑞芳;郑兰芳;黄喜凤;
目的 分析甘肃省结核病(tuberculosis, TB)定点医院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3年5-9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甘肃省14家TB定点医院门急诊及住院部372例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医务人员一般资料、TB知识及职业防护行为掌握情况等,并收集14家定点医院环境工程控制情况,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的独立因素。结果 医务人员对TB的个人防护总分为(232.19±18.28)分,TB知识相关内容得分(58.27±4.31)分,防护行为得分(106.63±15.62)分,态度得分(87.11±6.39)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医务人员的学历、工作年限及近三年内TB防控培训接受次数是TB定点医院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β=0.229、0.139、0.129,均P<0.05);医院门诊诊室、收费室、病房、发药室每小时换气次数达标房间数分别为35(共37间)、18(共18间)、106(共107间)、15(共16间),杀菌灯辐照强度达标房间数分别为36(共37间)、17(共18间)、102(共107间)、14(共16间)。结论 医务人员TB知识掌握情况欠缺,亟待提高,其态度及防护行为水平良好,但仍需改善,学历、工作年限及近三年内TB防控培训接受次数影响其个人防护能力,需加强院内监察及审核机制,以提高个人防护能力,同时需注重管理措施的实施及院内环境建设。
2025年02期 v.42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汪芳;王淑萍;王巧云;陈新建;
目的 探究冠心病患者社会资本、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与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4年4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内科收治的548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入院时采用心血管病人生命质量评定问卷(China Questionnaire of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QQC)、社会资本量表、Conner和Davidson的韧性量表(Conner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分别对患者生命质量、社会资本、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水平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差异比较、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生命质量与社会资本、心理弹性、自我效能的关系。结果 548例冠心病患者的平均CQQC、社会资本、CD-RISC、GSES得分分别为(79.25±10.38)分、(20.45±3.67)分、(57.83±8.61)分、(40.05±5.59)分;根据患者最终CQQC得分情况分组,组间教育程度、病程、并发症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组社会资本、CD-RISC、GSES得分均低于高水平组(P<0.05);患者社会资本、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感与生命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15、0.712、0.631,均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得分、CD-RISC得分、GSES得分与生命质量水平显著相关(OR分别为34.022、3.487、5.807,P值分别为0.003、0.003、0.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社会资本、心理弹性、自我效能高度相关,应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采取适当措施,综合各种因素提高患者的社会资本、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水平。
2025年02期 v.42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张欣萌;房雅君;庞英;
目的 分析陕西省农村居民的肺癌社会性筛查结果,为该地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2020-2023年期间陕西省关中地区、陕南地区和陕北地区的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初筛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low-dos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筛查,分析筛查参与情况及筛查结果。结果 在3 947名农村居民中,共评估出高危人群1 360例(占34.46%);其中高危人群中,完成LDCT筛查者1 275例(占93.75%),肺部阳性结节检出率为22.51%;肺癌确诊率为0.63%,其中早期肺癌6例,早诊率为75.00%。肺癌高危因素中,吸烟指数≥400与职业暴露因素占比最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60~74岁、吸烟指数≥400及职业暴露为肺部阳性结节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陕西省农村地区居民中,男性、60~74岁、吸烟指数≥400和有职业暴露史的人群阳性结节检出率较高,检出的肺癌病例大部分处于早期,应进一步落实高危人群的筛查,促进肺癌的早诊早治。
2025年02期 v.42 188-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万宗慧;秦育培;
目的 分析老年体检人群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检出率及其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为提高老年人群CHD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4年6月期间成都地区1 500例老年体检者的体检结果,记录老年人群CHD检出情况,单因素分析不同临床特征老年人群CHD患病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成都地区老年人群发生CHD的风险因素;依据发生CHD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CHD组和非CHD组,并比较两组血糖、血脂差异;以Spearman相关性检验血糖、血脂与CHD患病的关系。结果 1 500例成都地区老年体检者中共检出CHD68例,占比4.53%(68/1 500),老年体检者男性CHD患病率高于女性,年龄≥80岁人群CHD患病率高于年龄<80岁人群,血糖、血脂异常人群CHD患病率高于血糖、血脂正常人群(P<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糖异常、血脂异常、高血压、饮酒史、吸烟史、CHD家族遗传史为老年体检人群发生CHD的风险因素(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各血脂(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外)和血糖指标与成都地区老年人群CHD患病均呈正相关(P<0.05);HDL-C水平与成都地区老年人群CHD患病呈负相关(P<0.05)。结论 成都地区老年人群有较高CHD发病率,不同年龄阶段CHD发病率具明显差异,且CHD发病受多种因素(如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影响,血糖、血脂异常会增加老年人群CHD发病风险。
2025年02期 v.42 192-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马骏;戴威;赵原原;张晓霞;周小琦;李长风;
目的 研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 ALT)、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水平、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检出异常的关联。方法 对武汉市某区2012-2018年间体检老年人群建立回顾性研究队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自回归交叉滞后模型分析ALT、AST与老年人血糖水平异常检出关联。结果 在3 792名基线人群中,对3 190名血糖正常未检出IFG、T2DM人群7年后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有264人出现IFG,检出率8.28%,151人出现T2DM,检出率4.73%。ALT第2~5组发生空腹血糖异常风险是第1组的1.42倍、1.65倍、2.46倍、3.83倍;AST第5组是第1组风险的1.83倍。基线ALT、AST与后续随访FPG之间的回归系数β分别为0.07和0.73;基线FPG与后续随访ALT、AST间回归系数β分别为0.14和0.50,均P<0.001。结论 肝酶与血糖存在双向因果时序关联,高水平AST与血糖异常检出率相关,正常值内ALT水平升高会提高血糖异常检出的风险。
2025年02期 v.42 196-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吴慧敏;罗艳艳;姚桂英;张桂凌;孙俊俊;冯星慧;
目的 分析社区老年人主观认知下降的潜类别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1年3-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新乡市1 163名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观认知下降量表、简版自我感知老化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患者健康问卷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潜类别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区老年人主观认知下降的潜类别及影响因素。结果 潜类别分析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主观认知下降状况可分为四个类别:主观认知良好组(17.0%)、主观认知明显下降组(3.5%)、主观记忆差伴能力受损组(60.8%)及主观记忆差伴能力完好组(18.7%)。以主观认知良好组为参照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3.34,95%CI 1.049~10.634)、自我感知老化(OR=1.16,95%CI 1.096~1.431)是主观认知明显下降组的危险因素,认知功能水平高(OR=0.85,95%CI 0.751~0.954)是其保护因素;女性(OR=1.60,95%CI 1.001~2.566)、无配偶(OR=1.92,95%CI 1.093~3.379)、自我感知老化(OR=1.05,95%CI 1.017~1.074)、抑郁(OR=1.15,95%CI 1.014~1.307)、焦虑(OR=1.12,95%CI 1.003~1.248)是主观记忆差伴能力受损组的危险因素,认知功能水平高(OR=0.91,95%CI 0.845~0.979)和感知身体状况健康(OR=0.43,95%CI 0.253~0.727)是其保护因素;未发现主观记忆差伴能力完好组的影响因素。结论 社区老年人主观认知下降状况存在明显分类特征,与自我感知老化、抑郁和客观认知水平关系密切,提示应对不同类别主观认知下降的老年人进行针对性干预。
2025年02期 v.42 202-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赵杨;庞晓鸽;丁一丹;
<正>《冠心病诊疗与康复》是一部全面、深入且权威的医学专著,其内容涵盖了冠心病这一心血管系统疾病从诊断、治疗到康复管理的全过程。全书首先从基础病理知识层面出发,详尽解析了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以及各种类型冠心病的特征表现,使读者能够对冠心病有全面而系统的认识,是一部针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康复治疗的权威指南。在临床诊疗部分,该书详细介绍了冠心病传统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手术、外科搭桥手术等各种治疗手段的选择原则、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同时,针对冠心病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该书给予了特别关注和详尽阐述,提出了一系列科学、规范且人性化的康复护理策略。该书紧跟时代步伐,针对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微信平台等社交媒体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基于微信平台的冠心病延伸康复护理模式。这种模式旨在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利用微信的便捷性和普及性,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更为连续、动态、个性化的康复指导和服务,包括远程监测、健康宣教、心理辅导、生活方式干预等内容,从而有效提升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命质量。
2025年02期 v.42 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3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庞晓鸽;赵杨;丁一丹;
<正>《冠心病居家调养保健百科》是一本专注于冠心病患者居家护理和健康管理的实用书籍,该书由田建华和张伟主编,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可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好地理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介绍科学的护理与调养方法,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回归正常生活。其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冠心病的基本概念、症状表现、治疗手段以及日常护理的注意事项。冠心病又称为冠状动脉心脏病,是一种因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的疾病。其主要成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多种危险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疾病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给患者心理及其家庭日常生活带来较大压力,尤其很多患者在确诊后感到焦虑和恐惧。除此之外,冠心病还可能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因此,了解冠心病的背景及其危害,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重视,从而促进早期筛查和干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这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导管技术将支架植入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达到恢复血流的目的。
2025年02期 v.42 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3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宗丽婕;潘源;程立维;王辉宇;冯郡琪;廖军;王前强;
目的 了解腰椎椎管狭窄症住院患者的住院费用成本构成和影响因素,确定合理的成本分组方案。方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信息系统中抽取出院时间在2018年7月-2023年6月的8 458例主要诊断为腰椎椎管狭窄且主要手术为“前柱腰和腰骶部融合术,后路法”患者的相关资料,对比患者住院费用构成情况并对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利用E-CHAID算法构建DRGs分组方案,利用变异系数及Kruskal-Wallis H检验评价成本分组的合理性,制定各DRG分组参考费用。结果 根据住院天数、是否有合并症和并发症、年龄三个分类节点将8 458例患者分为6个DRG分组。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显示,各DRG分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990.749,P<0.001),变异系数为0.25~0.32。结论 基于决策树模型E-CHAID算法建立的腰椎椎管狭窄DRGs分组合理,可为医疗机构合理控费、提高医疗质量与效率提供依据,同时为该地区开展DRGs医保付费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42 207-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赵亚宁;李佳;张艳红;苏向妮;姚洁;
目的 检索、评价并整合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过渡期用药安全管理的循证证据,为患者用药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遵循“6S”模型检索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指南网站及各数据库中与糖尿病患者用药管理相关的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1月。由2名研究者根据AGREEⅡ、CASE及JBI循证中心的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评价文献质量,汇总证据内容。结果 共纳入文献13篇,包括8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和2篇推荐实践。归纳出评估、治疗方案、安全用药、院内用药安全管理措施和医院-家庭过渡期管理5个方面共40条证据。结论 该研究为医务人员提供了老年T2DM患者用药安全管理的循证依据。医务人员应加强多学科团队合作,应用证据时审慎考虑患者不同阶段的特征与个体差异,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25年02期 v.42 21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杨万金;陈思思;严豪;耿昕琪;李晨;石学峰;
目的 分析北京市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工作偏好,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引才”“留才”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与目的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23年4月对254名北京市高层次卫生人才进行问卷调查,共231人纳入后续分析。构建条件Logit回归模型进行偏好分析。结果 条件Logit模型结果显示,收入(β=0.005)、国内一流平台(β=0.943)、人才制度环境优(制度健全、公平合理)(β=1.124)、提供长期合同(β=0.848)、安家费配套在200万元以上(β=0.315)、科研启动金在100万元以上(β=0.380)、高一级职称平均晋升时长为3年(β=0.337)的工作对高层次卫生人才偏好有显著影响。最被看重的属性依次是人才制度环境、平台影响力、工作期限保障,其相对重要性依次为26.79%、22.49%、20.22%。结论 收入不是高层次卫生人才最偏好的属性。建议进一步改善人才制度环境,强化北京的平台优势,满足人才对工作稳定性的需求,有效提升对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吸引力。
2025年02期 v.42 217-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刘翠;娄佳奡;张志霞;陈思怡;陈秋霞;
目的 调查公立医院护士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偏好,为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离散选择实验方法,编制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偏好的问卷,对湖北省6所公立医院的护士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运用混合Logit模型分析偏好结果。结果 共回收问卷852份,有效问卷770份,有效回收率90.38%。研究纳入的五个属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属性相对重要性大小依次为单次服务费用(37.74%)、激励机制(24.33%)、服务模式(17.90%)、服务平台(13.56%)和服务内容(6.47%);其中,效应最大的属性水平为纳入绩效考核(β=0.53;95%CI:0.41~0.65),职称晋升优先(β=0.49;95%CI:0.38~0.59)、团队上门服务(β=0.44;95%CI:0.37~0.51)位于第二、第三名;相较于无激励机制,护士分别愿意牺牲130.64(95%CI:100.34~160.95)元和120.24(95%CI:91.83~148.65)元的服务费用,来获得纳入绩效考核和职称晋升优先的激励机制;为了获得团队上门服务,护士愿意牺牲107.59(95%CI:87.54~127.64)元的服务费用。结论 公立医院护士偏好于提供单次服务费用高、有激励机制及团队上门服务模式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建议合理制定上门服务费用分配标准,完善护理队伍激励机制,建立团队上门服务形式,探索多层次服务组合方式,提高服务项目吸引力。
2025年02期 v.42 22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王馨艺;郭静;李萍;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住院日适宜性,了解不适宜住院日影响因素,为住院日管理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住院适宜性模型,从卫生服务、生命维持/照护、患者情况3个维度,对某三级综合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1-12月出院患者的6 155个住院日的适宜性与不适宜性进行评价,并使用延迟分析工具解释不适宜住院日原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导致不适宜住院日原因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样本适宜住院日4 512天,占73.32%,不适宜住院日1 643天,占26.68%,341名(68.26%)住院患者存在不适宜住院日。73.50%的不适宜住院日为医院内部因素所致,26.50%为医院外部原因导致,诊疗前期的不适宜住院日低于中、后期。主要诊断、药物治疗、疾病相关诊断分组(DRG)组别、家庭关系、入院病情、医疗付费方式6类因素是不适宜住院日的危险因素。结论 神经内科不适宜住院日多发生于住院中、后期,发生原因与诊疗流程等院方因素及非必要入院等患方因素有关;可通过将DRG作为管理抓手,规范入院行为、强化住院审核,提升适宜住院日占比。
2025年02期 v.42 226-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董晓欣;夏胡;孙统达;
目的 评估宁波市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其公平性。方法 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考察宁波市及其下属各县(市)区的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概况。采用洛仑兹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对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测算和比较。结果 2022年各县(市)区拥有的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差别较大。各项资源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由小到大排序为:执业(助理)医师(G=0.094 8)<机构(G=0.116 2))<卫生技术人员(G=0.117 5)<注册护士(G=0.156 1)<实有床位(G=0.474 3);各项资源按辖区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由小到大排序为:机构(G=0.267 8)<执业(助理)医师(G=0.321 2))<卫生技术人员(G=0.329 1)<注册护士(G=0.342 8)<实有床位(G=0.353 3)。结论 宁波市按人口分布的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优于按辖区面积分布的公平性,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结构和布局尚须调整。
2025年02期 v.42 232-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李金花;祝益民;朱丽辉;李旭英;
目的 构建医院卓越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为各级医院开展卓越服务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文献分析法、专家小组讨论法初步拟定医院卓越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再进行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并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指标权重。结果 构建的医院卓越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项一级指标、29项二级指标和90项三级指标。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7,专家咨询各级指标肯德尔和谐系数在0.052~0.314之间。结论 该医院卓越服务评价指标构建过程科学、规范,指标内容全面、合理,专家咨询意见趋于一致,可信度高,可作为医院卓越服务的评价工具。
2025年02期 v.42 237-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刘沈馨雨;孙国珍;高敏;王洁;于甜栖;汤志杰;孙姝怡;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对心脏康复App的使用意愿与需求,分析潜在影响因素,为心脏康复App的服务推广和质量提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2年6-8月在南京市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选取17例心衰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现象学Colaizzi七步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提炼出四个主题:患者态度差异(期待移动健康指导、强调自我约束作用、被动依赖线下诊疗);健康信息需求转变(提升信息精准度、增强信息友好性、优化信息专业性);App内部特征体现与功能设置(App特征属性、App服务功能);信息环境中的影响因素(服务体验经历、推荐者身份、并行支持因素)。结论 信息时代患者获取健康信息的途径增多,其偏好、需求发生转变,对App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引导患者群体树立正确移动健康理念,优化App与用户需求的契合程度将是心脏康复App服务质量提升的关键。
2025年02期 v.42 242-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祝秀英;刘艳;吴梦安;
目的 对中医诊所执业各环节要素进行风险评估,探讨关键风险要素,准确把握中医诊所监督执法的要点和难点,针对高风险指标作为亟需降低或消除的风险因素,加强监督管理,降低其执业风险。方法 2022年5-10月,根据中医诊所执业规范要求,参考监督资料,制定中医诊所执业各环节风险指标评估表,由15名中医执业相关管理专家对每一项风险指标的发生可能性、风险危害的严重性、风险预防或发生时处理措施程度进行赋分风险评估,计算风险优先系数,并按照百分位数的不同对风险因素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结果 对30个执业风险要素指标通过百分位等级划分低风险3个、中低风险12个、中风险8个、中高风险4个、高风险3个;其中高风险及中高风险环节要素指标共7项,按分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超执业范围、中医创伤性或侵入性的技术不规范、未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未登记备案、雇佣医托招揽病人、医师执业资质不符合、未落实隔离控制及上报。结论 中医诊所执业中存在不同程度执业风险,应加强培训、指导、告知、提醒、警示,提高识别、研判处理风险能力,把握切入点开展重点监督和综合监管及信息化监管,并对高风险因素进行全方位重点评估,保障中医医疗安全。
2025年02期 v.42 246-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杨锦;郭飞;彭华涛;何含兵;田艳;龙正连;龙芳;
目的 分析贵州省及各地区妇幼保健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集中指数、集中曲线、泰尔指数研究妇幼保健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采用GM(1,1)灰色模型预测其发展情况。结果 贵州省妇幼保健机构数、床位数及卫生技术人员数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07 6、0.061 1和0.103 2,表明贵州省妇幼保健资源向经济水平较高地区倾斜。泰尔指数显示,贵州省妇幼保健机构数、床位数和卫技人员的差异主要来自于黔北、黔南、黔西、黔中四个区域内资源的不公平分配。GM(1,1)灰色模型预测结果显示,贵州省及各地区妇幼保健资源均呈稳步增长态势。结论 贵州省妇幼保健资源整体呈增长趋势,但该省整体和各地区妇幼保健资源配置存在不均衡现象。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妇幼保健资源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减少政治和经济因素对资源分配的影响,缩短地区间的资源配置差距,推动妇女儿童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期 v.42 250-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陈春艳;赵执扬;陈亿雄;李静;刘金凤;李淑珍;夏挺松;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干预措施的实施对深圳市宝安区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的影响,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8-2021年深圳市宝安区手足口病报告发病资料,并利用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分析疫情期间的干预措施对宝安区手足口病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结果 2018-2021年深圳市宝安区手足口病月均报告发病率为21.402/10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后,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的水平变化量为-36.447/10万(t=-2.170,P=0.035),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的斜率变化量为0.915/10万(t=0.760,P=0.453),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的斜率为■。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的干预措施短期内降低了手足口病的报告发病率,应及时调整及优化手足口病的防控策略,减少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2025年02期 v.42 25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沈诗华;王家亮;郭德莹;李敏;曹海燕;韩丽娟;胡洁;刘文佳;孟凡祥;朱振华;
目的 通过对某三甲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患儿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MDRO)定植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MDRO防控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选择安徽省某三甲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入院的48 h新生儿4 331例,根据纳入标准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2019标准判定多重耐药菌定植患儿,对患儿多重耐药菌定植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的4 331例新生儿中,患儿定植菌检出率为8.59%,其中多重耐药菌定植检出率为11.02%。定植部位以肛拭子占比(41.46%)为主。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2 500 g(OR=31.844,P=0.009)、体质量2 500~<4 000 g(OR=8.018,P=0.015)、住院天数<7 d(OR=8.206,P<0.001)、住院天数7~14 d(OR=4.328,P=0.002)、使用呼吸机(OR=3.698,P=0.025)、中心静脉插管(OR=3.887,P=0.022)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MDRO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生儿定植菌筛查可实现早期发现潜在感染者,进而将新生儿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前移,从而降低新生儿定植菌引起感染的发生和扩散。
2025年02期 v.42 260-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下载本期数据